元代以后发展出的「北曲杂剧」、「南曲戏文」为综合性的表演艺术,也是韵文学发展的极致。此一综合性表演艺术之出现与成熟,也从俗文学和民间艺术当中汲取养分。此外,从「歌谣」、「说唱文学」到「地方戏曲」,也呈现出韵文学与俗文学之间密切的连系。
俗文学释名
「俗文学」,或称「通俗文学」,也有人称「民间文学」。关于应该如何来称呼来自庶民百姓、为庶民百姓所喜爱的文学,学者各有观点,长期以来争论不休。较早研究这门学问的郑振铎,在其所着《中国俗文学史》第一章〈何谓俗文学〉云:
何谓「俗文学」?「俗文学」就是通俗的文学,就是民间的文学,也就是大众的文学。换一句话,所谓俗文学就是不登大雅之堂,不为学士大夫所重视,而流行于民间,成为大众所嗜好,所喜悦的东西。
对于问题,尤其是命义的处理,以深作浅固然不好,以浅作深更是要不得。因为前者虽然显示识见不足,但后者则混淆是非,迷乱事实,为祸更大,对于「民间文学」、「俗文学」或「通俗文学」,可说是一物之异名而已。因为说其「民间」,是指为大众所创作、所喜好;说其「俗」或「通俗」,是因为大众所创作所喜好的作品大抵都「不登大雅之堂」。因此,长期争论不休的,关于「俗文学」命义和观念的问题,反倒是郑振铎的说法作为平正通达了。
俗文学对韵文学的影响: 以说唱文学和戏曲为例
说唱文学发展到宋代,分化为两大类型:
(一)诗赞系板腔体
如讲经文(唐)、变文(唐)、涯(崖)词、陶真、弹词等。
(二)词曲系曲牌体
如小说、叙事鼓子词、覆赚、宝眷等。
说唱种类举例
鼓子词:
以鼓为主要伴奏乐器而得名,无论长短,只用一个词调反覆演唱,此即「重头」的前身。
转踏:
又称「传踏」、「缠达」。两个词调反覆。
缠令:
一支支不同的曲子而同一宫调连缀而成。「令」指美好、动听。
唱赚:
缠令里头插入「赚词」,以承先启后。此即后来戏曲中「排场」的转换。
覆赚:
一套又一套的唱赚,亦即插入赚词的缠令一套又一套,与诸宫调实无不同,故可称为「南诸宫调」。
诸宫调:
以各种宫调的套曲组成,主要流行于北方,故可称「北诸宫调」。今存有北宋无名氏《刘知远诸宫调》、金董解元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和元王伯成《天宝遗事诸宫调》。《刘知远诸宫调》音乐用词牌,《西厢记诸宫调》则为介于词曲间的一种体式,至《天宝遗事诸宫调》,其音乐已用北曲曲牌。
北曲、南曲的建立,首先要在音乐上「连套」的形式建立起来,亦即:套数→套式,北剧、南戏才能趋向成熟。
韵文学专题
2020-06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