「谜语」,是运用汉字形、音、义,所创作出的很有趣味的文艺活动,可以点缀升平,赏心乐事。古时又称「隐(讔)语」、「廋辞」,指不采正言、明言,而故意使用曲折的比喻来表达事物。至南朝鲍照有〈字谜〉三首,始用「谜」字。
《文心雕龙●谐隐》:
- 自魏代以来,颇非俳优,而君子嘲隐,化为谜语。谜也者,回互其辞,使昏迷也。或体目文字,或图象品物,纤巧以弄思,浅察以衒(xuàn)辞,义欲婉而正,辞欲隐而显。
可见「谜」不只要「衒辞」,而且要「弄思」,其文字游戏的兴会更加浓厚。「谜」又称「文虎」,即是以其猜射之难有如射虎一般。然而,由于谜语之取材,上达历史,下至俚语,因此也不宜太僻,否则就成了「绝谜」,使「千万人皆废」,而失去了猜谜的意义。
谜语发展到宋代,风气大盛。在当时的瓦舍勾栏中,聚集许多的落拓文人,他们聚集组织「书会」,自称「才人」,民间艺人则称「先生」。这些才人主要为艺人提供话本、杂剧的底本,此外,也创作「谜语」。宋代的谜语也开始用于点缀元宵,所谓「灯谜」已发轫于此。
「谜语」的原理,主要是运用我国语言文字之特质,变化形、音、义以为巧思游戏之资。「谜语」的分类,可以依猜射之法分,也可以以猜射的内容分。
一、以猜射法分类
会意法:
通过谜面所表示的意义去领会谜底特点的谜语。
- 千里送鹅毛(打一成语:「不近人情」)
- 到处莺歌燕舞(打一成语:「春回大地」)
- 大漠孤烟直,长河落日圆(打一成语:「风平浪静」)
- 东方之既白(打一字:「查」,木东方也)
- 欧行书简(打一古小说:「西游记」)
- 有儿子便成老子(打中药名:「木耳」)
- 诗仙绝代(打一字:「柏」)
- 平步青云(打帝王名:「武则天」)
- 消消闲闲处处安安静静,说说笑笑人人喜喜欢欢(打词牌二:「字字双、太平乐」)
- 杨柳千条尽向西(打词牌:「东风齐着力」)
- 郗鉴曰:「此佳婿也。」(打一科学家:「爱因斯坦」)
- 桃花潭水深千尺(打一成语:「无与伦比」)
- 不登大雅之堂(打一礼貌用成语:「光临寒舍」)
- 大可疑,大可疑(打一成语:「两小无猜」)
- 婿(打词牌:「一半儿」)
比喻法:
用明喻、暗喻或借代等修辞手法来反映事物的特征。
- 青橄榄,两头尖,当中一个活神仙。(打一物:「眼睛」)
矛盾法:
经过艺术加工,把事物中本来不存在或不明显的差异加以突出而制作出来的谜语。
- 一物生得奇,越洗越有泥,不洗还能吃,一洗吃不得。(打一自然物:「水」)
- 一个小黑人,跳入洗脸盆;越洗水越黑,长人变短人。(打一用品:「墨」)
谐音法:
利用音同或音近的字词,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有意识地混在一起而制作出来的谜语。
- 看时有节,摸时无节;两头冰冷,中间火热。(打一用品:「月历」)
- 别丢掉。(打一字:「去」。别与撇音近)
描写法:
通过隐喻、暗示手段,对谜底的形状、性质、声色、功能等特点予以具体的形象描绘而制作出来的谜语。
- 水皱眉,树摇头;花弯腰,云逃走。(打一自然物:「风」)
- 红梗子,绿叶子;开白花,结黑子。(打一植物:「荞麦」)
- 圆圆的身子,细细的肠子,大大的帽子,长长的辫子。(打一用品:「电灯泡」)
- 大哥把灯照,二哥把鼓敲,三哥撼大树,四哥用水浇。(打四种自然现象:「闪电、雷、风、雨」)
- 爹娘,你为什么把我生在山上?木匠,你为什么挖了我的心肠?和尚,你为什么老敲我头上?(打一寺庙用物:「木鱼」)
歧义法:
又称「别解法」。不作原义解释,而以另外的意思来扣合谜面或谜底的谜语。
- 能说会道(打一常用词:「出口技术」,此别解谜底,出口原指商品出口,此别解说出口)
- 结实(打一植物:「落花生」,此别解谜面,结实原指不松散,此别解结果实)
- 巧能藏拙(打国名二:「智利、秘鲁」)
增损离合法:
又称加减法。利用汉字可拆开、结合的特点,把字形的偏旁、部首、笔划予以增加、减少、分离、合成而制作的谜语。
- 一知半晓,心计不少(打一字:「智」)
- 远树两行山倒影,轻舟一叶水平流(打一字:「慧」)
- 落花人独立,微雨燕双飞(打一字:「俩」)
- 半导体(打一字:「付」)
- 半价出售(打一字:「催」)
- 半作蝌蚪半作篆(打一字:「蠡」)
- 喜上眉梢(打一字:「声」)
- 上不在上,下不在下,不可在上,且宜在下(打一字:「一」)
- 上头去下头,下头去上头,两头去中间,中间去两头(打一字:「至」)
- 乘人不备(打一字:「乖」)
- 我头可断身可裂(打一字:「找」)
- 千分之一,百分之一(打一字:「伯」)
- 桌椅板凳样样齐备(打一字:「木」)
- 春雨绵绵妻独宿(打一字:「一」)
- 自小在一起,目前少联系(打一字:「省」)
- 多少心血得一言(打一字:「谧」)
- 后半部续前半部(打一字:「陪」)
- 纵横一川水(打一字:「洲」)
- 女真侵宋分南北(打一字:「案」,女侵于宋之间)
- 晖(打一成语:「晕头转向」)
- 。……(可以断言,重点,不言而喻)
- 他去也,怎把心儿放(打一字:「作」)
夸张法:
运用夸张的修辞法描写本体,以使形象更为突出、主动、有趣的谜语。
- 一朵芙蓉头上戴,彩衣不用剪刀裁;虽然不是英雄汉,叫得千门万户开。(打一家禽:「公鸡」)
排除法:
排除容易猜到的谜底,而作别的谜底来猜的谜语。
- 一木口中栽,非杏也非呆;莫打困字猜。(打一字:「束」)
- 目字加两点,不作贝字猜;贝字欠两点,不作目字猜。(打二字:「贺、资」)
比较法:
将两种不同的东西放在一起进行比较来揭示谜底的谜语。
- 你没有,他有;天没有,地有。(打一字:「也」)
- 人有它大,天没有它大。(打一字:「一」)
拟人法:
亦称「比拟法」。将所猜的事物人格化,从形象上去领会出谜底的谜语。
- 一个小姑娘,身穿黄衣裳;你若欺侮她,背后戳一枪。(打一昆虫:「黄蜂」)
- 南阳诸葛亮,稳坐军中帐,摆开八卦阵,专捉飞来将。(打一昆虫:「蜘蛛」)
转读法:
不照谜底原音节而断读破句,使含义变化以符合谜面的方法。
- 言必及物(打一军事设施:「防空洞」,于防字顿)
- 谢绝参观(打一常用语:「不同意见」,于意字顿)
异读法:
将谜底的某一多音字,变易原读而作别读的,便叫「异读」,以此取义以符合谜面的方法。
- 攻读莫畏难(猜一学科名词:「应用力学」)
- 月下抚琴(猜一军事名词:「照明弹」)
漏补法:
谜面故意漏缺一字,由谜底加以补充。
- 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(打一古书:「拾遗记」)
- 生旦丑末(打一俗语:「眼不见为净」)
- 金银铜铁(打一地名:「无锡」)
- 且尽一杯□酒,平铺十里□江(打二京剧:「无双、春秋配」)
象形法:
其特征是把字画比作物的形象,有的已经约定俗成,如将丿比新月,Ⅴ辶比小舟,、比星,灬比马蹄,一比梁比岸,宀比桥,亦比蝴蝶,虫比风帆,丰比远树,彡比柳丝,口比格子、框框等。此等犹同绘画,略略几笔,即成形态。
- 轻舟小楫穿浪行(打一字:「必」)
- 一桥飞架南北(打一字:「工」)
哑谜法:
灯谜中用动作来表现谜底的一种形式。它用实物作为谜面,要求猜谜人不说话,以做动作来猜出谜底。
- 桌上放有若干围棋子和一块手帕。要求做些动作,猜宋代民间传说人物一。这则哑谜的谜底为「包黑子」,猜谜者的动作应是:拣出黑子,用手帕包好。
诗钟:
本是文人的一种文字游戏,任取意义绝不相同的两件事或物作题,或分咏,或嵌字,要在凑合自然,铢两悉称。移用于灯谜,称为「诗钟体」。法取律诗两句为面分咏,或用典,或白描,来分扣两个绝不相类的谜底。又称「对联谜」。
- 陈平城堞疑间计,赵嘏(gǔ)江楼有感题(打一杂艺、一剧目:「耍傀儡、玩月记」)
- 两代遗风沿北宋,一钩新月送南唐(打旧事物:「八股、缠足」)
二、以猜射内容分类
术语谜:
以各学科的普通术语为谜底的谜语,包括科技名词、体育、文艺术语等。
- 双轨(打一数学名词:「平行线」)
- 阡陌(打一体育名词:「田径」)
- 雪映征途(打一戏剧名词:「道白」)
诗句谜:
以古今诗词语句作为谜底的谜语。
- 世界明星(打李白五言诗一句:「风流天下闻」)
- 李逵对镜频叹息(打李清照词一句:「独自怎生得黑」)
地名谜:
以地名为谜底的谜语。
- 风平浪静(打一浙江地名:「宁波」)
- 汉家烟尘在东北(打中国地名四:「西安、西宁、南宁、南平」)
人名谜:
谜底为人名谜语。
- 的卢一跃过檀溪(打一三国人名:「马超」)
- 老骥伏枥,志在千里(打一元朝人名:「马致远」)
影剧名谜:
用电影和戏剧名作为谜底的谜语。
- 斌(打一京剧名:「将相和」)
- 万家灯火(打一美国影片名:「城市之光」)
书名谜:
以书籍或其篇名为谜底的谜语。
- 旅欧纪实(打一古典文学作品名:「西游记」)
- 惠连(打一聊斋篇名:「小谢」)
- 南蛮鴃(jué)舌(打一古典文学名著:「楚辞」)
成语名谜:
以成语、俗语、谚语做谜底的谜语。
- 余(打一成语:「半途而废」)
- 东施效颦(打一成语:「相形见绌」)
- 轻舟已过万重山(打一成语:「一帆风顺」)
韵文学专题
2020-06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