诗与词、曲的最大分别,在于诗以「齐言」(五言或七言)为主,而词和曲则为「长短句」。而韵文学的发展到了最末,可以分为雅、俗两个系统:
学界一般认为,「曲牌体」崩解,才转化出现「板腔体」,主要是从明末清初弋阳腔的出现得到启发。但论语言的精致细腻程度,「曲牌体」远过于「板腔体」。就常理而言,事物的发展一般都是从简单向复杂发展,因此若是先有「曲牌体」而后才发展出「板腔体」,则颇违常理。事实上,「齐言句」与「长短句」在历史上多数时候,甚至从目前留下的最初记录开始,就如同人之双足,是同时并进,互补有无,颇难分孰先孰后。若非要作个区分,则「齐言」的现象先出现,因为「齐言」的语言旋律固定,而「长短句」则更错综复杂。然而,二者间的先后到底是难以肯定的。
一、齐言
古代歌谣
〈古孝子歌〉(一名〈弹歌〉):
断竹、续竹, 飞土,逐肉。
尧时〈康衢童谣〉:
立我蒸民,莫匪尔极。 不识不知,顺帝之则。
项羽〈垓下歌〉:
力拔山兮气盖世,时不利兮骓不逝。 骓不逝兮可奈何,虞兮虞兮奈若何!
〈献帝初京都童谣〉:
千里草,何青青? 十日卜,不得生。
三国吴国孙皓时〈童谣〉:
宁饮建业水,不食武昌鱼; 宁还建邺死,不止武昌居。
八六引〈巴东三峡歌〉:
巴东三峡巫峡长,猿鸣三声泪沾裳。 巴东三峡猿鸣悲,猿鸣三声泪沾衣。
以上可见在古代民间歌谣里,二言、三言、四言、五言、七言以及骚体带兮者皆能成体,未讲平仄律,可句句押韵,亦可隔句押韵。近世歌谣基本上七言四句,押韵如七绝,不拘平仄。
二、长短句
1、古代歌谣
东汉桓、灵时童谣:
举秀才,不知书。 察孝廉,父别居。 寒素清白浊如泥, 高第良将怯如鸡。
《饶歌十八曲·有所思》:
有所思,乃在大海南。 何用问遗君,双珠玳瑁簪,用玉绍缭之。 闻君有他心,拉杂摧烧之, 摧烧之,当风扬其灰。 从今以往,勿复相思! 相思与君绝,鸡鸣狗吠,兄嫂当知之。 (妃呼豨(xī))! 秋风肃肃晨风颸,东方须臾高知之。
《饶歌十八曲·上邪》:
上邪! 我欲与君相知,长命无绝衰! 山旡陵,江水为竭, 冬雷震震夏雨雪, 天地合,乃敢与君绝。
《易经●爻辞》:
贲如,皤如,白马翰如。匪寇,婚媾。(〈贲.六四〉) 屯如,邅如,乘马斑如。匪寇,婚媾。(〈屯.六二〉) 乘马班如,泣血涟如。(〈屯.上六〉) 女承筐,旡实;士刲羊,旡血。(〈归妹.上六〉) 突如其来如,焚如、死如、弃如。(〈离.九四〉) 出涕,沱若。戚,嗟若。(〈离.六五〉)
〈越人歌〉:
今夕何夕兮,搴(qiān)中洲(舟)流。 今日何日兮,得与王子同舟。 蒙羞被好兮,不訾诟耻。 心几烦而不绝兮,得知王子。 山有木兮木有枝,心悦君兮君不知。
以上皆为古歌谣,其句法参差不齐,即使其带「兮」字之骚体亦然;有如明清以后之杂曲小调〈山坡羊〉、〈驻云飞〉、〈锁南枝〉、〈罗江怨〉〈剪靛花〉、〈叠断桥〉等。
2、说唱文学
《荀子●成相》:
请成相,世之殃,愚暗愚暗堕贤良! 人主无贤,如瞽无相何伥伥! 请布基,慎圣人(之),愚而自专事不治。 主忌苟胜,群臣莫谏必逢灾。 论臣过,反其施,尊主安国尚贤义。 拒谏饰非,愚而上同国必祸。 曷谓「罢」?国多私,比周还主党与施。 远贤近谗,忠臣蔽塞主势移。 曷谓「贤」?明君臣,上能尊主爱下民。 主诚听之,天下为一海内宾。 主之孽,谗人达,贤能遁逃国乃蹙。 愚以重愚,暗以重暗成为桀。 世之灾,妒贤能,飞廉知政任恶来。 卑其志意,大其园囿高其台。 武王怒,师牧野,纣卒易乡启乃下。 武王善之,封之于宋立其祖。 世之衰,谗人归,比干见刳箕子累。 武王诛之,吕尚招麾殷民怀。 世之祸,恶贤士,子胥见杀百里徙。 穆公任之,彊配五伯六卿施。 世之愚,恶大儒,逆斥不通孔子拘。 展禽三绌,春申道缀基毕输。
以上是〈成相篇〉第一章。什么叫「成相」呢?
《礼记.曲礼》:「邻有丧,舂不相。」俞樾《荀子平议》引《曲礼》以为:「郑注曰:『相谓送杵声。』盖古人于劳役之事,必为歌讴以相劝勉,亦举大木者呼邪许之比。其乐曲即谓之相。『请成相』者,请成此曲也。《汉志》有〈成相杂辞〉,足征古有此体。」
从其体制观察,每段一韵,作三三七四七句式,韵脚在一二三五句,全篇应当是一支完整曲调的「重头」。
班固《汉书.艺文志》将〈成相〉归属辞赋中的「杂赋」一类,项下著录有「成相杂辞十一篇」。
其实就荀子〈成相〉之体制观之,显然为歌曲,与「辞赋」之大体为散文并不相侔;因之其所归属并不合适。
诗体之演化为词曲体
诗体以五七言为主,五言音节形式作2●3,七言作4●3。五七言绝句各四句,有平起和仄起两种平仄格式,有首句协与否两种隔句协韵律。五七言律诗八句,颔颈二联须对偶外,亦有与绝句同原理之平仄格式与协韵律。
晚唐五代之词调,其格律可以说是迳从五七言诗或稍作变化而来,前者如杨荫浏《中国古代音乐史稿》所举之例:
刘禹锡【纥那曲】词:
踏曲兴无穷,调同词不同。 愿郎千万寿,长作主人翁。
无名氏【小秦王】词:
柳条金嫩不胜鸦,青粉墙东道韫家。 燕子不来春寂寞,小窗和雨梦梨花。
孙光宪【竹枝】词:
门前春水(竹枝)白苹花(女儿), 岸上无人(竹枝)小艇斜(女儿)。 商女经过(竹枝)江欲暮(女儿), 散抛残食(竹枝)饲神鸦(女儿)。
像前二首实质上保持五、七言绝句的体制和规律,后一首也止在七言绝句的段落处,加上泛声「竹枝」和「女儿」。以下再举例如下:
温庭筠【菩萨蛮】:
小山重叠金明灭,鬓云欲度香腮雪。 懒起画蛾眉,弄妆梳洗迟。 照花前后镜,花面交相映。 新帖绣罗襦,双双金鹧鸪。
这阕【菩萨蛮】是以五言八句诗为基础,并作以下变化:首两句改作七言相同之平仄律。其余六句五言保留平仄对黏递进,但在协韵上和首七言二句一样,皆两两转韵。
温庭筠【南歌子】:
懒拂鸳鸯枕,休缝翡翠裙。 罗帐罢罏薰。近来心更切,为思君。
这阕【南歌子】是以五言四句诗为基础,但二三句平仄故作失黏,且三句协平韵,末句增五言下半音节为八字句。
温庭筠【梦江南】:
梳洗罢,独倚望江楼。 过尽千帆皆不是, 斜晖脉脉水悠悠, 肠断白苹洲。
这阕【梦江南】以五七言平仄律为基础,首句由七言增一字,摊破为三、五两句。
韦庄【天仙子】:
蟾彩霜华夜不分, 天外鸿声枕上闻。 绣衾香冷嬾重薰。 人寂寂,叶纷纷。 纔睡依前梦见君。
这阕【天仙子】形式看似七绝,但平仄律不守对黏,第三句之后增一句又减一字破为三字对偶句。
顾夐(xiòng)【虞美人】:
深闺春色劳思想,恨共春芜长。 黄鹂娇啭泥芳姸,杏枝如画倚轻烟,琐窗前。凭栏愁立双蛾细,柳影斜摇砌。 玉郎还是不还家,教人魂梦逐杨花,绕天涯。
这阕【虞美人】六句七言、两句五言,皆守五七言诗平仄律。两句三言亦可视为五七言句之下半音节。
顾夐【醉公子】:
漠漠秋云澹,红藕香侵槛。 枕倚小山屏,金铺向晚扃。 睡起横波慢,独望情何限。 衰柳数声蝉,魂销似去年。
这阕【醉公子】貌似五律,但平仄不守对黏,又句句押韵,三四句又转韵。
孙光宪【浣溪纱】:
蓼岸风多橘柚香, 江边一望楚天长。 片帆烟际闪孤光。 目送征鸿飞杳杳, 思随流水去茫茫。 兰红波璧忆萧湘。
这阕【浣溪纱】可以看作减去第四句和第八句的七律。
冯延巳【鹊踏枝】:
谁道闲情抛弃久,每到春来、惆怅还依旧。 日日花前长病酒,不辞镜里朱颜瘦。 河畔青芜堤上柳,为问新愁、何事年年有。 独立小桥风满袖,平林新月人归后。
这阕【鹊踏枝】又作【蝶恋花】可以看作是一首在上下阕第二句各加了两个衬字「每到」、「为问」的七言八句守平仄格式,句句押韵的诗。
冯延巳【采桑子】:
马嘶人语春风岸,芳草绵绵。 杨柳桥边,落日高楼酒旆悬。 旧愁新恨知多少,目断遥天, 独立花前,更听笙歌满画船。
这阕【采桑子】可以看作上下阕第二、三两句各删去下半音节的七言八句诗。平仄皆合调法。
由以上诸例可见由五、七言诗递变为长短句词的明显轨迹。
韵文学专题
2020-06-1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