逍 / 遥 / 文

「跋」曰

夫世有逍遥之人,然后有逍遥之事,有逍遥之事,然后有逍遥之名焉。苟不有其人,必不有其事,不有其事,何能有逍遥之名。故逍遥之名存也。在乎其事,而其事因乎其人也。今有其人焉,而又有其事焉,则其名之存也固矣。

俺尝「孜稽」千古,而得其人焉,又闻其事焉。而俺之夙愿偿矣。俺且为其人,传播其名矣。而其人其事与其名,要不外乎逍遥,而其人其事之逍遥,可谓「卓荦千古」,而后之人慕其名者众矣。惜无知其人一生之逍遥事迹者,俺独知其人与其事也详,欲为后人述之,而不得其门,且不逢其机,故迟迟于此时也。

今游嵩山,适遇玄帝,「暨」「孚佑」与菩萨嘱俺为文,垂书以遗后世,俺弗谢也。今值胜期,夜静人寂,明月高挂,清风飒至,俺握管而为后人述之。以为世之终日忧苦,而不知逍遥者道,为世人现身说法,岂非世所乐闻者欤,特撰逍遥先生小传一则。

先生者不知何时人,记者忘其时。或谓「羲皇上人」,殆无怀葛天氏之俦欤。一说「唐尧时人」,与「巢父许由」,相于往来于豪梁之上。一说春秋时人,与「长沮、桀溺」为莫逆之交。俺也不暇孜稽,亦不详其姓字,但知住于逍遥国之逍遥村。

幼孤贫,侍母孝,「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」。因癖嗜逍遥,人咸呼之曰逍遥先生,故以逍遥号焉。博读书,善文章,七龄时能记坟典,诸子百家,过目彻了。及壮,「遐迩」求学者,先生厌之。母卒,徒家于芦山之阳居焉。孑然一身,触目凄凉,且地旷人稀,乃依山为圃。日事花木,就湿阴处,凿地为池。水冽而芳,鱼泳其中,五色斑烂,往来可数。于是遍植花种菓,养鸟畜禽。

东南隅结一茅庵,广仅容膝;庵前临池,旁栽花树一本。高丈余,花时灿灿烂烂如锦。大如七寸盏,而无识其名者,但香气袭人。庵后有果树一株,春花蓓蕾,秋实累累然。其大如斗,其赤如日。状类柑,剖食其肉,甜如蜜,而香迈乎桃。亦无识者,因名之曰,逍遥果树。

先生于暇日,焚香于炉,煮茗于「铛」。披鹤裳,带逍遥巾,手执周易一卷,或读或歌或弹琴,或静坐。无事而不逍遥,亦无时而不逍遥也。雨余则山青水翠,旭日则柳暗花明。春听好鸟,上下飞鸣。夏坐绿阴,披襟当风。秋开旧醅,笑饮东篱。冬拥红炉,步韵咏雪。昼或垂竿钓溪,啸傲烟霞;夜或开筵坐花,飞觞醉月。逍遥其内,悠游其间;时或乐而忘食,又安计岁月之几何也哉。

一夕方寤寐间,忽觉身化为蝴蝶。大如车轮,轻如木叶,栩栩然自谓适志,乃望南飞去。倏到一处,夹岸桃柳,飞絮落花,浅绿深红,直通河畔。飞渡彼岸,无径可觅,仰见一山,高可插天。山脚下有一石坊,上横一额,其文曰:广莫之野。由是而上八里许,又有一石门,额曰:无何有之乡。至顶一观,明月齐肩,星河横腰,俯视则云霾高及山麓。乃任翅飞扬,遍历乃返。

及醒,则所游之境,宛然在目,心融融然如有所悟。明日南行,不谙道路,又无人之可询,信步而行。至一渡口,河水浩淼,辽阔无涯,远接天外,上下一色,四顾无人。无问津处,乃倚松坐石,以俟之。无何见瓠舟一只,对岸摇来,未见舟子。而闻其歌曰:天已寒兮日已暮,日已暮兮胡为而不渡。胡不渡兮到天台,到天台兮好畅怀。好畅怀兮归去来,归去来兮归去来。歌毕,船已近岸,一老翁自舱中出,拱手曰:客何为而至此耶,非欲求济乎。应之曰然,乃登舟而南。

既渡,则翁杳然弗见,骇叹而行。梦中景况,恍然在望。至石坊,则字迹依然。过此则道路崎区,而琦花瑶草,「蒙葺畅茂」,树木森森,岩石嵯峨,水声淙淙。欲登其峰而无其境,乃攀葛「拊」藤,跃石牵萝而上。见夫草木之繁,举葩经不能穷其类;鸟兽之众,尽尔雅不能识其名。前行三里,鸟道羊肠者,转而为康庄矣。于是放胆以登其顶,而造其极,方知登岱小鲁与小天下之言信矣。

斯时也,如凌清虚之府,如登太乙之峰。万虑俱寂,百萦悉灭,飘飘然如羽化而登仙,使人流连忘返,不忍「遽」归。乃环视此山之阳,有烟云自石洞出。乃觅径而造其处,有峭壁如削,瑞霭笼罩。傍有「樗树」一章,枝叶扶疎,花气异香,馥馥沁人。岩下有清池一方,广可盈亩,荷花葱郁,含苞未葩,鲤鱼时出没于水面。四顾尘环,城郭如杯,人豆马寸,山如盎,河若带而已。

行至洞口,横颜逍遥山洞,入则几案休榻。皆石为之,类天然物,似非人造者,石光晶莹。一童出询姓氏,俱道之。入偕叟来,髪雪鬓霜,仪容秀雅。内有石室一所,几榻香琴之外,别无他物。案上置书一卷,视之,乃逍遥篇也。坐讫,童子献香茗毕。叟曰:客胡为乎来哉,备道其由。叟所言,皆深宏奥雅,谈论契合。至夜,抵足而卧,久之,觉叟覆压于身,「敝」极而醒。叟忽不见,顿觉叟与已合,我忽为叟,叟忽为我。是叟非叟,是我非我,忽认我是叟,忽觉叟即我。颠倒萦回,骇不知其所从。如是终夜而未喻其故。

及晓,明旦之气,充满一室,于是恍然悟,觉然醒。始知叟亦非叟,我亦非我,我即是叟,叟即是我。不惟叟与我合。即「曩日」所化之蝴蝶,亦非蝴蝶,撑船之老翁,亦非老翁,均是我也。即今之我,亦非我也。今而知逍遥之不在于彼,而在于此。而又不在于此,而在于我,亦非我之间矣。遂栖止于此,着南华经若干篇,以行世。后不知所终,或以为仙去云。

  • 「跋」:“题跋”的“跋”,属文体的一种。写在书籍或文章的后面,多用来评价内容或说明写作经过。

  • 「孜稽」:“孜”,勤谨,不懈怠;“稽”,考核、查核。

  • 「卓荦千古」:“荦”,特出,明显。卓越突出,千古流传。

  • 「暨」:同、与、和。

  • 「孚佑」:本意庇佑,保护。这里是指吕洞宾,吕洞宾元朝时被朝廷封为《纯阳演正警化孚佑帝君》。

  • 「羲皇上人」:伏羲氏以前的人,即中国上古时代的人。古人想象羲皇之世其民皆恬静闲适,故隐逸之士自称羲皇上人。比喻无忧无虑,生活闲适的人。

  • 「唐尧时人」:上古时代伏羲氏以后,五帝时期的人物。

  • 「巢父许由」:唐尧时传说中的高士,道家前身。因筑巢而居,人称巢父。

  • 「长沮、桀溺」:长沮,桀溺相传都为春秋时的隐士。

  • 「既无伯叔,终鲜兄弟」:没有伯叔,没有兄弟。

  • 「遐迩」:遐迩,远近。

  • 「铛」:温器,似锅,三足。

  • 「蒙葺畅茂」:“蒙葺”,覆盖,这里指纷乱的野草。“畅茂”,旺盛繁茂。

  • 「拊」:揗,同“循”。“揗者,摩也。古作‘拊揗’,今作‘抚揗’,古今字也。

  • 「遽」:急,仓猝,惊慌。

  • 「樗树」:臭椿,落叶乔木。

  • 「敝」:疲惫,困乏。

  • 「曩日」:以往、过去的日子。